【汽车人】价格战愈演愈烈!整车股全线重挫

汽车人传媒 2025-05-27 08:25:34 作者:张恒

 

比亚迪发起的价格战引发资本市场巨震,港股汽车板块单日蒸发2230亿市值,魏建军预警行业或面临“恒大时刻”危机。

 

文 / 张恒

 

5月26日,汽车板块经历了一场类似“恒大时刻”的剧烈波动。

 

当天早盘,汽车板块普遍低开,随后迅速上演一波急速下跌行情。尤其以比亚迪、吉利、长城、理想和零跑等近期表现较强的车企,跌势更为明显。恐慌情绪迅速蔓延,拖累整个整车股板块全线下跌。

 

新一轮价格战成导火索

 

具体来看,A股市场汽车板块下跌1.7%,是行业板块中的倒数第一;港股市场汽车板块单日重挫7.06%,在所有行业中表现垫底。其中,港股比亚迪股份大跌8.60%,成交额高达110亿港元,单日市值损失1215.6亿港元。

 

 

港股其他整车企业也损失惨重,吉利汽车当日下跌9.46%、零跑汽车大跌8.45%,长城汽车下跌5.52%,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蔚来也分别下跌了4.44%、3.17%和3.00%。港股汽车板块单日共计损失了约2230亿港元的市值。

 

 

A股市场上的汽车板块同步走弱,表明行业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的市场担忧正快速发酵。

 

比亚迪的大幅降价被认为是本轮汽车股杀跌的直接导火索。5月23日,比亚迪宣布在海洋网和王朝网两大渠道推出覆盖22款智驾车型的限时促销活动,价格下调力度前所未有,最高优惠达5.3万元。

 

例如,海豹07智驾版1.5L精英型限时售价10.28万元,较原价下降超过三成。此外,海鸥、海豹05DM-i、海豚等多款热门车型也纷纷降价,调整后的价格几乎重塑了同级市场的价格底线。

 

在新能源渗透率逐渐稳定在50%附近的当下,此次降价已经不再被认为只是促销策略,而更像是一场围绕市场份额和品牌排位展开的价格战“厮杀”。

 

 

值得注意的是,这轮汽车行业价格战并非毫无征兆。据报道,丰田旗下雷凌在上海地区大幅降价,最高优惠达4万元,起售价低至7.38万元。显然,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都不得不加入激烈的价格竞争赛道。

 

与此同时,价格战加剧之外,业内担忧情绪进一步加重了市场的不安。

 

近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中国汽车产业安全正面临威胁。他表示,行业正面临“内卷加剧、恶性竞争、高负债率”等隐忧,并警示汽车行业可能迎来“恒大时刻”。此番言论被投资者视为行业预警。

 

“降价”反而成了大利空

 

与以往不同,这轮由比亚迪主动发起的降价,并未被市场解读为进攻性策略,反而引发投资者恐慌。

 

市场认为,连销量第一的车企都要靠大幅让利来维持,整个行业的盈利逻辑正遭遇动摇。

 

首先,行业利润见顶已成事实。比亚迪是中国新能源车领域毛利率最高、生产效率最强的整车企业之一。如今连它都在主销车型上“出血式”降价,说明利润空间的压缩已经不是个别车企的问题,而是全行业普遍性的困局。

 

其次,价格体系崩塌影响全行业。比亚迪降价的车型覆盖了海豚、海豹、宋、秦等多个系列,形成“矩阵式降价”。它不只是个别促销行为,而是在全面重定行业价格锚点。对特斯拉、新势力、传统合资企业而言,这几乎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冲击波,谁也无法独善其身。

 

第三,消费者心理预期被击穿。频繁的价格调整让消费者陷入“等等再买”“让子弹飞一会”的心理,终端需求一旦迟迟无法释放,销量难以兑现,资金难以回笼,企业只能靠进一步降价博弈生存——这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内卷闭环”。

 

 

这一切也恰好呼应了魏建军的警示。他说的“恒大时刻”,或许是指某家企业,但背后却是整个行业正经历“高负债、高扩张、高预期”所积累的结构性风险。毕竟中国房地产对人们带来的冲击,现在还历历在目。

 

“产业安全正遭遇威胁。”这句话包含了对目前行业景气现象的质疑。过去几年,各大车企在“新能源转型”名义下激进扩张,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企业,几乎都押上了全部资源。而如今一旦需求放缓,这种增长模式或许就会暴露出其不可持续性。

 

比亚迪的暴跌,说明行业的压力已由边缘传导到核心,从局部竞争演化为整体失衡。从魏建军的警告到资本市场的反应,当前的新能源车市,正处在一轮“表面繁荣下的深层次危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只有能熬过“恒大时刻”的企业,才有资格谈未来。【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