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和执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2022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汽车产业发展同样具有引领作用。
文 / 赵英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
这次会议,总结了2021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和经验,对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前瞻性部署,提出了202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纲要和实施政策。
认真学习和执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2022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汽车产业发展同样具有引领作用。
图片来源:新华社
对这次会议精神,已有专家、学者以及有关领导做了全面阐述。笔者想从自己聚焦的角度,讲几点看法。
首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体精神是突出“稳”字。“稳”贯穿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全篇,从经济面临的宏观态势判断,到经济发展战略结构,再到具体采取的重大政策,都以“稳”为第一要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之所以强调“稳”,是从我国内部经济发展现实及国际环境状况,做出的综合判断与对策。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在这种背景下,突出“稳”,既显示了我国应对外部挑战,维持国内经济增长的信心,又为应对2022年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乃至危机,留有充分余地,使我们有较大周旋空间。
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共同作用下,我们可以依托国内大市场,深入开拓国际市场,有坚实的应对风浪的基础。我国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及产业链,经过中美贸易战的洗礼更加坚韧。一带一路区域(尤其是东南亚)为我国提供了相对可靠的国际市场。
从财政、金融角度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具有较大选择空间。财政、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配合、协调,更加紧密。我国经济具有“稳中求进”的基础。2022年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趋势(笔者估计在5%-6%区间),没有改变。
当然,也要看到,2022年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发达国家经济逐步复苏,我国在2021年具有明显优势的全球供应链优势和外贸优势可能削弱。某些政治问题,在某些国家炒作下,可能掀起风浪。国内经济由恢复性增长逐步趋于常态。
正因为如此,才需要跨周期调节,未雨绸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宏观到微观制定了一系列稳定并加速国内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畅通国内大循环,重在突破供给约束堵点,重在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这些措施全面发力,将对稳定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起到决定性作用。
其次,我认为,各项政策中最为突出的是科技政策。在科技政策中,对如何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如何组织科研创新,乃至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具体改革问题,都做出了部署,表明科技创新在当下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十四五”规划中,已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我国经济提高发展质量的核心要素和推动力。在当今国际形势阴晴不定、全球化遭遇逆风、美国在高技术产业中搞排除中国产业链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是稳定经济发展、稳定产业链与供应链、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核心要素。
只有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才能保证经济高质量、高水平增长,才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国民经济集约化发展,也需要依托科技创新。
再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如何做大“蛋糕”、分好“蛋糕”,做出了详尽论述。
“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稳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要发挥分配的功能和作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首先是做大“蛋糕”,然后是通过合理制度安排切分“蛋糕”,决不是运动式的劫富济贫。合理分配“蛋糕”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阶层自愿参与。
这些论述对稳定社会预期、稳定企业家的某些担心、回答社会上的某些争论,具有重要意义。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既是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路径,也是扩大国内市场的保证。
第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资本的论述是近年来最突出的、最系统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然会有各种形态的资本,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要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如何看待资本的作用,对资本予以引导和规制,是中国近代以来改革开放与发展中必答的核心问题。中国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就提出了“节制资本”的政治理念。资本是生产关系的凝聚与体现,资本的本质是自我增殖,追逐剩余价值。
如何发挥资本的作用,同时限制、引导、控制资本的消极作用,是政府推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中始终要予以关注的。限制、引导、控制资本的消极作用,是从我党初心出发必然承担的历史任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备条件,是促进生产力加速发展的保证(例如,反垄断)。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扼要、明确地提出了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这是近年来(尤其是今年)我国政府约束、限制、规制某些资本野蛮生长的经验总结,也适时适当地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现阶段需要予以注重的关键问题。
与约束资本相呼应的是:“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如何细化资本“红绿灯”,同时发挥资本的作用,是一个在实践中逐步细化、在理论上长期探索的实践和理论问题,更是改革开放的核心命题之一。
最后,中央对如何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提出了指导原则和政策框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指出:“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是近年来中央对煤炭在我国能源体系中作用的最明确判断。我国的能源安全、经济安全离不开煤炭产业的支撑,决不能以“大跃进”的简单方式抛弃煤炭。
值得指出的是,近几年有些地方政府为了节能减排,往往热衷于在城市工业、公共服务系统中搞“煤气转换”,有时导致冬季供暖出现问题。实际上,煤的清洁利用,进一步节能减排,仍然大有潜力可挖。如果轻易抛弃煤这个我国能源的基础,不仅人民生活受到影响,国家安全状态也将出现问题。
上述是笔者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几点体会,不当之处尚望各位读者指正。【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邮箱:qcr007@126.com / 电话:010-63135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