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国内

【汽车人】中国仍为第一市场,通用汽车电动转型将进入收获期

作者:
齐策
时间:
2023-02-02 08:10:10

 

用汽车在电动化转型上布局较早,现在争取到一定的主动权。而接下来3年的市场表现,希望证明做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作者丨齐策

编辑丨田草

出品丨汽车人全媒体

 

1月31日,通用汽车发布财报:2022年营收1567亿美元,同比增长23.4%;归母净利润99亿美元,同比微跌0.8%。

 

通用汽车展望2023年,认为核心汽车运营业务“将表现持续强劲”。其理由,恐怕是2022年下半年表现超预期。通用汽车2022年第三季度总营收419亿美元,同比增长56.4%;第四季度营收431亿美元,同比增长28.4%。

 

 

而且,芯片供应问题已经基本解决。2022年夏天的时候,通用汽车最多有50万辆整车,因缺芯片无法交付。到了2022年底,这一数量变成微不足道的1000辆。

 

1月28日,雪佛兰副总裁斯科特·贝尔(Scott Bell)对经销商表示,在疫情和微芯片短缺期间受阻于供应障碍后,该公司预计2023年将恢复几乎100%的生产能力。

 

本土业绩亮眼

 

给通用汽车更多信心的,恐怕来自本土保卫战的胜利。

 

2022年,通用汽车夺回了被丰田抢走的美国最大汽车厂商的头衔,销量227.4万辆,同比增长2.5%。考虑到美国新车市场下跌8%,通用汽车在本土的业绩反弹力度不小。通用汽车2022年在整个新车市场的份额,重回16%以上(16.6%)。

 

 

从增量角度看,美国市场已经变成一个哑铃型的市场:全尺寸SUV、大型皮卡供不应求,新能源车增长迅速;而此前作为市场主销的轿车,则有点落寞。

 

大SUV、皮卡的利润都很丰厚,通用汽车在这两大类产品上赚得盆满钵满,抵消了轿车业务的下滑。

 

通用汽车旗下各品牌中,雪佛兰增长5.6%,以中大型SUV为主力的GMC增长7.3%,凯迪拉克更是令人吃惊地增长13.9%(对于成熟市场,传统业务两位数的增长很少见),别克品牌下降42%。

 

通用汽车新能源产品的走量主力,仍然是Bolt系列,2022年销量为38120辆,昂贵的悍马EV销量854辆,而刚刚交付的凯迪拉克LYRIQ(锐歌)销量也只有122辆。

 

 

截至1月底,《通胀削减法案》(IRA)承诺的补贴(以退税的形式),尚未落实到位。通用汽车可能有意控制EV的交付量。这里有个平衡问题,主机厂既要尽量地积攒订单,以便在IRA落地时“吃饼”;又不能明着放客户“鸽子“,让对手截胡。

 

顺应客户需求的趋势,2022年通用汽车在本土销售的车型当中,大型车几乎占了一半的份额。其中,Silverado(皮卡,即雪佛兰索罗德)占了最大一块销量份额,为23%;GMC品牌加总(中大型SUV、皮卡、MPV、房车等)紧随其后,为22.8%。而轿车里面,只有迈锐宝卖得还算可以,略超10万辆。

 

中国电动加速

 

在中国,通用汽车的销量盘子比美国略多。2022年,上汽通用零售量超过265万辆。其中,凯迪拉克销量21.5万辆,别克超过64.4万辆,雪佛兰超过20万辆,通用五菱品牌销量逾160万辆。

 

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王永清

 

因为市场偏好和消费偏好的原因(也有消费能力因素),上汽通用各品牌车系销售结构有所不同。

 

凯迪拉克首次拿到了二线豪华车榜首位置,仅次于BBA;别克品牌仍然是销量中坚,呈现出相比美国市场较大的差别;而集中于下沉市场、同级车霸主的五菱,一如既往撑起微客的销量,后者也成为通用汽车保持在华业务盘子的重要力量。

 

2022年五菱宏光MINIEV家族销量55万辆,继续统治该级别,新能源占比超过三成。

 

 

上汽通用打算2023年继续加快中国市场的产品投放,计划推出超过20款全新及改款车型,其中三分之一以上为新能源车。也就是说,通用汽车主品牌也要追上五菱的电动化深度。

 

上汽通用目前的电动车,奥特能平台尚未大展身手。虽然上汽通用比北美通用领先一步,在市场上推出基于“奥特能”的凯迪拉克LYRIQ,还有别克E5及雪佛兰纯电,但这些车型满足积累订单,必须等待上汽通用的武汉新能源工厂投产。

 

2022年12月28日,上汽通用武汉工厂竣工投产(试运行),第一辆下线车型就是奥特能平台的别克Electra E5。武汉工厂没能赶上2022年的新能源市场,新车正式交付要在2023年上半年。中间这段时间,恐怕用于小批试制之后的联调、供应链适配和整备工作。

 

 

根据上汽通用的规划,2023年,有4款奥特能平台车型交付,但这仅仅是开始。奥特能车型真正展开拳脚,第一个完整年应该在2024年,如此将比北美快上一年左右。而北美主要是电池工厂的建设周期问题。

 

通用汽车将在2025年底前,在中国市场推出超过15款基于奥特能平台打造的电动车型,全面覆盖凯迪拉克、别克、雪佛兰三大品牌。

 

在围绕新平台打造系列产品的同时,上汽通用也打算继续优化PHEV车型,上汽通用的转型动作,普遍快于北美,这与上汽通用扎根中国电动产业链有关。

 

通用付出的代价

 

通用汽车应该不会有太多门户之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一直是通用汽车管理层苦心经营的。

 

通用汽车CEO玛丽·博拉

 

在CEO玛丽·博拉的主导下,2020年底的时候,通用汽车已经基本兑现了全球战略整合战略。简单说,就是加速撤出除了中美以外的“非盈利”市场。对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印度等国采取撤出策略,对欧洲、中东减少重视程度,对东南亚保持存在。

 

在2017年前后,通用汽车就卖了欧洲和澳洲的相关投资资产,还买断了1.8万名员工,支付了约35亿美元遣散金。

 

现在看,集中于中美市场的“两极”格局塑造,让通用汽车能够腾出资金和资源,降低运营支出,不但对盈利业务更为聚焦,更重要的是,拥有足够的积累投入电动化转型当中。

 

 

显然,和其它跨国车企比起来,通用汽车对于新业务的投资节奏要靠前得多、紧凑得多。这与通用汽车在2019年之前走得不如其它跨国车企顺利有关,这使其更早地寻求转型,更与管理层的战略决断力有关。

 

通用汽车能顶着工会的压力,做出了两位数的工厂关停和4.5万名员工买断决策,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也是《汽车人》在所有年度总结文章中多次强调的,转型是残酷和痛苦的,重组知识、产能、供应链和思维方式,必然要牺牲固有利益。

 

系列投资正在落实

 

通用汽车对电动转型计划正在实施大手笔资金投入,2020年-2025年,通用汽车向电动和自动驾驶投资高达350亿美元。

 

2022年,通用汽车在密歇根州投资70亿美元,几乎同时建立4座工厂,其中包含1座电池厂和3条整车生产线(新建和改造),这是通用汽车史上最大单笔投资。

 

通用汽车无须自己筹集所有资金。2022年12月12日,美国能源部表示,确定向通用汽车和LG新能源的电池合资企业“奥特能电芯公司”(Ultium Cells LLC)提供2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该公司下辖三座工厂,分别在俄亥俄州、田纳西州和密歇根州。

 

 

不过,通用汽车和LG对于部署位于印第安纳州的第四座电池工厂问题上,存在分歧。据1月底的消息,双方已经取消了第四座工厂的规划。

 

这一决定大概率是基于中期市场前景做出的。有些媒体认为,是两者因为Bolt召回导致双方不睦(LG承担了大部分召回损失),但种种解读无法解释其余3座工厂投资,也无法解释双方已经紧密捆绑的战略合作。

 

和其一线跨国车企相比,至少在2025年的时间点上,通用汽车规划的新能源产能是最庞大的。通用汽车计划在2025年,将位于北美的新能源产能提升到100万辆的级别。

 

在美国本土,凯迪拉克LYRIQ、电动悍马(目前归于GMC旗下),将由俄亥俄州电池工厂供货,而田纳西和密歇根州工厂,主要满足雪佛兰索德罗、探界者、开拓者电动版需求,还有通用创立的新品牌BrightDrop商用电动车(提供给联邦快递等B端客户)。

 

 

不仅是电池和新能源整车工厂的建设,事实上,通用汽车正在本土形成庞大的新能源供应链。按照IRA的原则,要求这个链条完整,不依赖外国供应商(LG在北美产能被视作“自己人”)。

 

在2022年,通用汽车已经将当时酝酿中的IRA,视为部分资金来源和关键政策支持。而到2024年将围绕整车的新能源供应链搭建完成,更依赖于IRA按时落位。

 

通用汽车原打算2023年在北美生产40万辆电动车,现在这个进度表被推迟到2024年,而2025年100万辆节点不变。推迟一年的理由,同样基于政策考虑。供应链在2024年整合完毕后,通用汽车掌握的电池产能高达160GWh以上,而且奥特能电池成本将压到每度电70美元以下。

 

如果要推动这个计划执行,这3年,通用汽车每年都要为此筹集100亿美元以上的现金。

 

 

如今,通用汽车在中美市场进行电动转型的节奏稍有不同,但两者都面对相似的任务:一个是快速扩展奥特能平台的车型覆盖度,以规模打压成本,快速提升商业竞争力,为此要尽快搭建完成相应的供应链,这方面中国这边的挑战小一点;另一个是快速部署新一代车机软件。

 

通用汽车在2022年科技展望日上提到,2023年将在中国推出全新软件平台。如此引申出另一个悬念,即针对中国市场的软件,美国市场销售的车型能否拿过来用。

 

通用汽车在电动化转型上布局较早,现在争取到一定的主动权,为此也付出了很多代价。而接下来3年的市场表现,希望证明做这一切都是值得的。【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