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国内

政策扶持有限 车企自救为主

作者:
李海英
时间:
2014-12-22 14:53:15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动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逐步显现,美国和欧洲作为全球汽车的主要消费市场,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欧美等国政府纷纷对汽车市场采取了救助措施。在此背景下,中国提振经济的相关政策也都在逐步制定出台,而被率先推出的则是针对汽车和钢铁行业的振兴规划。可以说,这次汽车产业被放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上。

  规划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比较广泛,即有中长期发展方向的规划内容,也有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短期策略。立足中长期,规划首先明确的就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结构调整,包括汽车行业结构调整、汽车产品结构的调整、资源分配的结构调整以及消费市场结构的调整等等。其次,指出汽车工业的发展主线是节能环保,把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发展摆在了新能源汽车战略的高度。

  而就短期措施来看,规划主要是为了起到稳定市场消费信心的作用。国家为提振经济实施的一系列扩大内需举措近期才陆续推出,大规模政府投资落实是需要时间的,外需更是不太可能在2009年上半年有显著起色,因此,这段时间需要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相配合。汽车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行业,汽车市场消费信心的稳定对整个经济环境的稳定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如:1.6升及以下乘用车购置税按5%征收,这一政策迅速释放了2008年年底被抑制的部分购买力,起到了短时间内快速提振市场、增强消费信心的作用。另外,国家安排50亿元,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这实际上是为2009年汽车行业实现10%以上增长奠定了数字基础。有统计数据显示:其一,三轮汽车及低速货车的2008年销量约200万辆,如果有30%的更新可以得到实现,则2009年汽车市场销量至少增长6%。其二,目前全国有牌照的农用车保有量已经达1700万辆,如果其中有5%提前报废或更新,那么也将增加80多万辆的市场销量。

  同时,规划也清楚地表明,在这个经济动荡时期内,国内自主车企应该以“自救”为主。首先,在规划中“真金白银”的利好都是有时间期限的,况且,如此大力度的投入针对的还是消费环节而不是制造环节,因此,企业受益是间接的。其次,规划中提到“今后3年中央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发展”,还有“对于新能源汽车,中央财政将安排补贴资金”,从国家4万亿扩大内需的投资分配情况看,分配到节能减排项目上的财政资金是270亿元,分配到自主创新上的财政资金是140亿元,两者加在一起不过400多亿元,试想一下,汽车行业能分到多少呢?因此,即便后续有相应的配套实施细则出台,也不可能达到车企的预期,所以“自救”是车企必须面对的问题。

  如何“自救”?在规划中可以找到政策指引的三条路径。

  第一条路径是在1.3~1.6升排量区间,有实力的自主车企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等实现突破,在产品质量上、在售后服务上“硬碰硬”地抢夺市场份额。

  第二条路径算是一条迂回路线,也就是说,如果企业在技术力量、资金力量上的积累都不够充分,那么可以选择向下“沉降”,也就是“下乡”。从二三线市场向四线甚至五线市场转移,在乘用车领域,注意力可以集中在1.3升以下市场,这一区间市场一直以来是被合资品牌忽略的市场,也是自主品牌的主阵地,而且这一区间市场对品牌的敏感度不高,合资品牌很难在价格上和自主品牌“拼刺刀”,因此这一区间市场非常适合自主品牌建立“根据地”。另外,国家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措施重点就是在农村市场,随着政策效果的显现,农村市场的消费能力将会得到一定的提升,再加上政府、银行及车企三方的共同努力,这一市场的未来是比较乐观的。

  第三条路径就是并购重组,从国家政策的解读中,已经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结构调整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家经济工作的主要方向。企业确实应该审时度势,本着对企业负责的态度,选择一条最适合企业发展的路径。

  在详细解读了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之后,会发现中国汽车产业在本轮经济调整过程中,起到了部分支柱产业的作用。为什么是部分呢?

  对支柱产业目前比较权威的定义是: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经济学家总结支柱产业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六点:一是大规模产出,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占较大比重;二是市场扩张能力强,需求弹性高,发展快于其他行业;三是生产率持续、迅速增长,生产成本不断下降;四是扩大就业;五是产业关联度高,长期预期效果好;六是节约能源和资源。

  从支柱产业的定义及特点中可以看到,中国汽车产业在本轮经济调整中只起到了短期稳定市场的作用,却没有能力起到引导和推动发展的作用。究其原因也许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长期以来,中国汽车产业没有得到政府的正确扶持,另一方面是中国汽车企业缺乏“自生能力”。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调整,把一切归咎于全球金融风暴,显然是不客观的。中国自身固有的问题——国有经济规模过大、占用资源过多,金融资源的分配严重不均衡,市场环境配套失去理智,经济结构和政策长期以来“重外轻内”、“重投资轻消费”等多种因素,才是促成这次经济调整的重要因素。在“严冬”的时候,企业“自生能力”不足的问题充分被暴露出来也是必然的。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政府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把握全局的稳定,如何在各项投资落实并显效之前最大限度地保持市场稳定,而对企业生存的扶持问题显然已经被排在了后面。(作者系安邦咨询公司分析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汽车人》杂志    电话010-63045013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