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国内

贸易保护战之“中国姿态”

作者:
黄耀鹏
时间:
2014-12-22 14:53:27

  金融危机爆发的始作俑者并非贸易保护,但使世界经济陷入谷底的时间长达10年,保护主义“功不可没”。单一国家的内部市场无论多么广大,也抵不上世界贸易带来的利益和活力。

  即使是政客,也应该明白“肥水不流外人田”做法的愚蠢。但奥巴马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被国会夹带“买美国货”的条款,又表明议员们似有隐衷。作为民意代表,往往将情绪化的“民意”上升为政治诉求。鉴于赞成票高达60%280名议员同时“肾上腺素分泌过旺”的概率很小,地区选票考量是比较合理的解释。

  在当前困难的时刻,欧盟国家内部的保护主义也日渐抬头。众所周知,欧洲国家在全球最早从事自由贸易,欧盟内部更是如此。除日本以外的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是自由贸易的鼓吹者,世贸组织及其前身(关贸总协定)就是按照这一原则建立并被广泛接受的。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发达国家在危机面前,“各人自扫门前雪”,以爱国的名义,将保护主义条款写入法律中。

  中国在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的时候,被某些国家政客们当做应对选民愤怒情绪的挡箭牌。

  早在20077月美国国会通过的《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明显就是为中国量身定做的法案,美国人抱怨中国政府压制了人民币升值的速度。不论是前财长亨利·保尔森还是他的继任者蒂莫西·盖特纳,都曾指责中国政府操纵汇率,然后再由国务院甚至总统本人出来“灭火”。这套原属日本人的看家本领,如今美国人玩起来也很熟练。要知道,一旦某一国家汇率被认定有根本性偏差,美国可以对该国实行全面反倾销措施。而中国是否已准备好了足够长的报复清单?中美贸易战全面爆发绝对不符合双方的利益,也对世界经济的稳定构成威胁。所以又打又拉、斗而不破这些谈判技巧已经被扩大应用范围。一句话,一切为了本国利益。

  

  

  威胁

  有人说,我们是全球化浪潮的既得利益者。不错,在加入WTO8年中,中国的顺差增长迅速,外汇储备大大增加。外汇结余构成的大部分并非外贸净利润,更多的是销售额中的成本体现。这归结为两方面原因:

  第一,中国作为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国家,凭借国民的辛勤劳动,奠定了世界加工厂的地位。说白了,我们赚的是辛苦钱。第二,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在贸易顺差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资本的转移和控制上游关键技术,产品销售利润的大头被发达国家赚走。芭比娃娃的利润构成剖析是国际分工和利益分配的典型案例。

  所以,发达国家才是全球化的真正得利者。对于这点,英国首相布朗倒是看得很清楚(虽然他本人视力接近于盲人),20093月在美国国会演讲时,提出:“难道我们这一代人将屈服于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吗?”、“保护主义谁也保护不了”。但议员们多半反应冷淡,参议院议长拜登坐在布朗后面表情尴尬。这也许表明,在对待贸易的问题上,国会并不打算随着舆论的节拍跳舞。

  观察家们对于欧盟的说一套做一套颇有微词。这一点,中国汽车和零部件企业深有体会。

  2008年整个下半年,欧盟、阿根廷、巴西一直忙于对中国相关企业发起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倾销调查。目前它们均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调查时,会引用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市场经济国家(即替代国)的成本数据计算正常价值,并以此确定倾销度,而不使用中国的原始数据。但实际找的替代国都是新加坡、韩国之类,其劳动力成本远高于我国。所以,立案调查的中国企业基本都被裁定为倾销行为。

  2008年欧盟发起对中国汽车紧固件的反倾销调查,20092月起开始征收85%的惩罚性关税;2008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中国轮胎发布肯定性损害终裁公告,裁定中方输美涉案产品对美国相关产业构成实质损害;2009年巴西外贸委员会决定,同意受理巴西轮胎工业协会的申请,对从中国进口的公共汽车和卡车轮胎征收每公斤1.33美元的临时反倾销税……

  这个名单还可以开列更长,刹车盘、刹车鼓、挡风玻璃、汽车紧固件、可拆卸钢制轮圈、橡胶轮胎等都是经常被认定反倾销终裁的对象。营销重心在外的企业遇到这样的保护主义倾向明显的反倾销案件,积极应诉只是下策。目前的游戏规则决定了我们胜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应对

  对于企业来说,应组织行业协会,加强国内同行业的沟通和协调。克服恶意竞价的冲动,遇到反倾销调查时也能以统一的步调应对。即使走法律途径,集体应诉不但可以摊低成本,还会增加社会影响力。目前,浙江、江苏和广东的零部件企业广泛成立了协会,如果能打破地域和同乡界限,让行业协会成为跨地域的民间组织,效果会更显著。

  从某种角度看,经济危机也是产业机会。反倾销调查中,我们的低档零部件产品经常被拿来和替代国的高档产品比较,调查结果可想而知。鉴于海外市场自身的疲软和贸易保护的兴起,企业需要借助研发力量和购买技术,向高端产品转移。同时要开发出内销型替代产品,低端产品+便宜价格的模式不可能获得长久发展。考虑到“无内不稳”的商业规律,过去完全抛弃国内市场的企业家们必须重视国内市场。

  汽车标准零部件(含紧固件)就是这样的领域,我们的企业重心大多在国外,即使遭到密集的反倾销调查也很难将生产和销售转向国内,因为国内的紧固件大多为外国厂商所把持。凭借生产线和整车技术垄断,零部件采购决定权往往握在外资合作伙伴手里。这一点,企业也好,协会也好,是无能为力的。需要国家从战略层面上制定政策和法律,迫使合资企业将采购开放招标。鉴于中国已经成为国际汽车企业销量增长的惟一亮点,这样的措施比起保护主义做法并不算强硬。

  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于今年2月底至3月中旬访问欧洲4国,签下超过100亿美元的定单及合作协议。重点在于航空、电信和汽车产业。汽车进口贸易公司、中国北车、南车、中汽南方等重量级企业加入到采购团中。如此积极的举措显示了中国是“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言行一致的、负责任的大国”,在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为各国联合应对危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我们既想采购需要的技术和产品,表明中国合作的态度,这是软的一手,是非常必要的姿态,当然还需要硬的一手,那就是前面提到的规范投资行为的政策出台,给予中外企业同样的国民待遇。如果事态发展真的要准备好贸易大战的报复清单,作为最后的选择,我们希望它永远派不上用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汽车人》杂志    电话010-63045013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