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2 > 2012年第6期

《怪诞行为学》:身边的陷阱

作者:
时间:
2012-06-17 13:57:58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我们总是会自觉不自觉地按照“成本-收益”原则做出决策;能够通过相关信息,明白自己需求,预期自身行为。绝大多数情况下也的确如此。但不能否认,这个世界上还存在大量用理性经济学原理无法解释的现象,而且就发生在你我身上。
为何药越贵,病人就越安心?为何老实人不会偷钱,却会顺手牵羊拿走办公室的文具?又为何消费者会为了廉价的“免费”礼品而购买自己不需要的商品?这些现象显然是非理性的,但我们为何还是从哪里爬起来,又一再在哪里跌倒?
艾瑞里和他的同事试图用大量的实验来寻找人们非理性经济行为的源头。如果说《怪诞行为学》是出版商为了吸引眼球的一个噱头的话,那么本书的英文原名Predictably Irrational: The Hidden Forces That Shape Our Decisions(可直译为“可预测的非理性:隐藏在决策背后的力量”)则更能说明作者的初衷——如何防止这些非理性行为的发生。艾瑞里的解释要比其他充满公式和数据的学术书籍更容易为普通读者所接受。这本妙趣横生的小册子,就像一面哈哈镜,当读者在对书中的案例而忍俊不禁的时候就会发现商家的圈套。
艾瑞里假设人们都是有惰性的,由于我们无法确定某种物品的真正的价值,就只能通过“比较”来确定其价值,而且还喜欢把容易比较的事物做集中比较。于是我们虽然知道两种不同品牌黄桃罐头的价格相同,但并不能肯定两者到底是不是等价物,因为我们无法了解两者的原料、制作工艺是否一样,在做出购买决定前,其实是一对“鱼肉与熊掌”,难以做出抉择。可这时如果同种商品突然出现另一组两罐促销装,这无疑就形成了“比较”,促销装在与普通装的对比中胜出,于是懒于动脑的我们自然选择了促销装,陷入了行为经济学中“诱饵效应”——本来只想买一罐,结果却买了两罐,另一罐就只能藏在冰箱深处。艾瑞里在此基础上,逐章继续分析了情绪、传统、相对论、社会规范等等对我们做出非理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怪诞行为学》应该是一本让消费者恍然大悟、让厂商惊慌失措的小册子,那些商场中、菜市场里“不能说的秘密”都被作者借轻松诙谐的事例一语道破,至少可以让我们在这个CPI疯涨的时代中更加理智地看好自己的荷包。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