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国内

【汽车人】美CARS法案通过,全球新能源市场受冲击

作者:
张恒
时间:
2023-12-10 07:30:58

 

CARS法案的通过,反映了美国传统汽车企业的利益诉求。这无疑给电动汽车市场带来了一场寒流。

 

文 /《汽车人》张恒

 

日前,美国众议院投票通过了一项法案(CARS),旨在阻止拜登政府推行严格的汽车排放法规(该法规要求到2032年,美国三分之二的新车必须是电动汽车)。

 

这一法案引发了汽车行业、环保团体和消费者的激烈争论。

 

 

美国态度和行动不一致

 

拜登政府的汽车排放法规是其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促进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创造就业机会。

 

拜登总统曾承诺,将投资1740亿美元,建设50万个充电桩,提供购买电动汽车的税收优惠,并为车企制造电动车提供支持。此外,拜登政府还计划在联邦机构和邮政服务中使用电动汽车,为公共交通和学校巴士提供电动化方案。

 

 

然而,这一政策遭到了共和党人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拜登政府的法规过于激进和不切实际,将给汽车行业和消费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同时忽视了其它可替代的清洁能源技术,如氢能、混合动力和内燃机等。

 

于是,他们提出了CARS法案(Choice in Automobile Retail Sales Act),要求禁止环境保护局(EPA)颁布汽车法规,并保证消费者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车型。该法案在众议院以221票对197票的结果通过,5名民主党人与216名共和党人一同投票赞成。

 

纵观以往,美国政府在环保标准方面的态度和行动并不一致,有时会放松,有时会收紧,要看具体的环保领域、政治形势和社会压力。

 

CARS法案的反对者认为,共和党人试图以立法的方式阻碍清洁交通的创新和发展,损害美国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同时危害人民的健康和环境的质量。电动汽车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还可以提高能源效率和安全性。他们呼吁拜登政府坚持其电动汽车的目标,为美国的未来做出正确的选择。

 

 

CARS法案的通过,对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尽管美国的电动汽车销量在2022年和2023年都有所增长,但近期市场需求已出现放缓的迹象。

 

外媒报道,美国已经出现了电动汽车的严重积压。近4000家汽车经销商联名致信拜登,称消费者购买电动车的热情大大消退,在降价优惠、政府补贴等一系列刺激措施下,纯电动汽车的销量目前依旧疲软,他们要求拜登尊重市场,放缓电动汽车的转型速度。

 

新能源车发展或将放缓

 

由于电动汽车的售价普遍更高,燃油车的需求仍然强劲,传统车企也开始放缓电动汽车的战略。一些车企认为,过度追求电动化转型,将给它们带来巨大的成本和风险。

 

通用汽车和本田汽车曾宣布共同开发成本低于3万美元的电动汽车,并于2027年推出。10月份又宣布放弃这一计划,转而将主要精力聚焦在降低未来车辆生产成本上。福特也推迟了总金额达120亿美元的电动车投资行动,其和宁德时代合作的密歇根州电池工厂计划,也将缩小产能规模。

 

 

实际上,根据《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各国在碳中和承诺、低碳技术、气候投融资、国际气候合作等方面的进展不一,存在较大的差距。

 

《汽车人》认为,该法案在众议院获得通过,反映了美国传统汽车企业的利益诉求,也暴露了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短视。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美国如果放松汽车排放标准,可能会导致美国汽车的排放量增加,加剧全球的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而这违背了《巴黎协定》的目标和承诺,也会影响其它国家的减排行动和动力。

 

 

该法案对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或将削弱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和信心,导致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与增速下降,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尤其是中国新能源产业拥有大量过剩产能,其中相当一部分寄希望于寻求在海外市场消化。

 

美国众议院通过CARS法案,无疑给电动汽车市场带来了一场寒流。电动汽车的未来,将取决于政府、行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和平衡。【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