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国内

【汽车人】欧盟2035协议打补丁

作者:
孟华
时间:
2023-04-04 08:10:24

 

新能源车是确定的未来,但并不能覆盖所有场景。过几年这个协议还有反复的可能性,但如果已经把燃油车产业割了,就无法回头了。

 

文 /《汽车人》孟华

 

3月28日,经过从白天一直持续到深夜的磋商,欧盟官员和各国能源部长们终于签署了《2035年欧洲新售燃油轿车和小货车零排放协议》。

 

只不过,这个协议要修改为2035年终止“大多数内燃机”的销售。因为修改后的协议的新名字还未透露,我们姑且称之为《2035协议》补丁版。

 

德国力量发威

 

与《汽车人》在《德国组织“小联盟”,停售燃油车协议受阻》一文中预测的一样,立法进程停下来之后,欧盟果然主动寻求与德国达成妥协,也就是合成燃油被豁免。

 

只不过,28日谈的结果,德国仅获得了少数“高端车型”的豁免,即2035年之后,这些车型仍以内燃机为动力,且被允许上牌。

 

德国不再反对后,其它国家不可能纠集起超过35%人口的反对票数。程序链过长的该法案,应该在秋天有望正式成为法律了。

 

 

能体现欧盟诚意的,还有特别预案。如果修订后的新提议,被某些成员国否决,欧盟承诺将“采取不同的程序”,推动合成燃料相关的工作。

 

这句话的意思是,德国点头了之后,如果再有其它刺头出来闹,比如一直希望制定“无保留”零排放协议的瑞典,那么合成燃料将以另外的法律途径获得认可。这不啻于在威胁某些潜在的反对力量,将剥夺它们在合成燃料上的投票权。

 

说实话,这件事是德国在欧盟特殊地位的最佳诠释。德国反对的结果,是欧委会急着向德国提供豁免合成燃料汽车的保证。

 

以前总有人认不清这一点,觉得欧盟现在的成员国一致原则,让德国丧失了超然主导地位。

 

利益群体热捧合成燃料

 

目前欧盟事务层官员,尚未来得及制定出具体条款,划出具体哪些车型在豁免之列。而德国肯定不会是唯一拿到豁免的国家。至少在明规则上,所有欧盟国家车企都将被平等对待。因此,有人说对法拉利、保时捷等豪华品牌都算利好。

 

但如果以售价划线,未免构成赤裸裸的价格歧视。也许是以排量划线,并要求后者承担额外的税费。

 

 

3月27日,法拉利CEO贝内德托·魏格纳表示:“对我们公司来说,好消息是,除了电动汽车,我们还可以继续生产内燃机汽车。这个决定非常有趣,因为在2036年之后内燃机汽车还是被允许的。”

 

魏格纳认为,预计合成燃料价格会下降,“它们是一项新技术,像所有新技术一样,一段时间后会变得更便宜。”

 

这显然是一个争议点。合成燃料技术(eFuel),是97年前由德国人发明的,被称之为“费歇尔酯化反应”(Fischer-Tropsch process)。如果其中氢由“绿电”(风力、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获得,碳则从空气中捕获,那么合成燃料的碳排净增为零。

 

看上去很符合零碳原则,但是这一套制取下来,太阳能>光电>电解水制氢>F-T反应合成eFuel>精炼成品油>内燃机燃烧>汽车动能,这么长的转换链条,能量传递效率只有8%-18%。不要说和电动车70%-80%没法比,就是和传统燃油车20%比也要差。从能源利用的角度看,是非常浪费的。

 

唯一的优点,是合成燃料被合成出来之后,可以全套利用燃油车现有的基础设施,从加油站到燃油运输到加油站,再到加到车上后燃烧方式,后端什么都不用变。对于德国这样内燃机技术比较强的国家,成本很低。

 

 

当前合成燃料10美元/升,当然贵得离谱。但是,“欧洲合成燃料联盟”(eFuel Alliance)宣称,到2050年,合成燃料将低至不到1欧元/升。

 

这个饼一直画到27年后,但是好处要马上得到,该联盟要求现在就在燃油里面掺合成燃料,比例是5%,逐渐增加。即可以通过需求规模,刺激生产规模,压降价格。

 

这不仅让我们想到前几年国内某些省份强推汽油里面掺酒精,都是假环保之名,行牟利之实。

 

而2035年,该联盟说“有望”做到2美元/升。即便如此,也达到目前普通成品油的2倍左右。对于中重卡的物流营运而言,恐怕很难接受。跑车倒是不在乎这点成本,但给协议打补丁,就为了给富人玩乐开后门,对于欧盟高举的环保大旗,多少有点抹黑。

 

保留了技术种子

 

不过,德国人不这么看。作为欧盟的经济支柱和主导国家,德国是为了保留燃油车相关产业链和团队。

 

在整个欧洲大陆,靠着燃油车有关产业吃饭的,有数百万人。而且其中月收入超过1万欧元的高端岗位的绝对数量,超过任何一个其它工业部门。这不仅是德国一家的事情。所以,杯葛“2035协议”,德国人能轻易拉到好几个小弟。

 

 

有人认为,只有动力相关部分,才是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互相不能复用的部分。其实这个认知过时了。两者的重合性现在越来越低,不仅动力相关部分,很多中游部件、组件(比如算力硬件、功能件),在设计上就走了不同路线,连带着供应链也开始分化。

 

而且,就连上游材料,比如钢铁,都开始不一样。宝钢最近建设的全球最大的“无取向硅钢产品结构优化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每年为新能源车提供50万吨无取向硅钢。这些硅钢用于高压电机、电动机、热泵等高磁感、低铁损需求。燃油车基本用不上这种材料。

 

这样的分化,导致主机厂开始建起两条互通性越来越低的链条。因此,在汽车产业内部,产生了不同的利益集团。转型中的主机厂,为了兼容这些不同利益代表和相应供应商,花费了比以往更多的精力和成本。

 

彻底废掉燃油车的世界线

 

跨国车企的业务都是遍及全球的,特别是要考虑两个最大的海外市场——中国和美国。

 

那么,中美是否在2035年保留燃油车产业呢?答案是肯定的。美国的加州特殊,中国的海南特殊(2030年禁售燃油车),但从整个国家的市场来看,燃油车还要存续下去。

 

 

如果欧盟匆匆忙忙将燃油车产业链一刀切了,会发生什么事?

 

从一个产业发展的角度看,12年是非常短暂的时间。如果2035年就是“审判日”,现在就必须终止相关长期研发项目,解散大部分研发团队,打发掉相当一部分供应商,剩余的后者也将陷入朝不保夕的窘境中。毕竟有明确死亡时间的日子,最难捱。

 

那中美市场咋办?《汽车人》在《德系豪华品牌投资2025》一文中提到,BBAP(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最大市场都是中国。如果在欧盟的燃油车业务定点清除,它们不会放弃,只会将整条产业链搬到中美,特别是中国。

 

其结果将是中国承接了从欧盟跑出来的人才、团队,甚至整条供应链。和现在大供应商多点部署不同,届时大小供应商都会跑过来,甚至直接把全球总部放在中国。欧盟自废武功、中国不费吹灰之力捡便宜的前景,欧洲人笃定自己愿意看到吗?

 

 

新能源车是确定的未来,但并不能覆盖所有场景。过几年这个协议还有反复的可能性(我们对欧盟的政策连续性也产生了疑问),但如果已经把燃油车产业割了,就无法回头了。

 

所以德国人的决定是理智的,也保留了欧盟汽车产业竞争力,保留了另一种可能性。过几年,对这一决定的远见,我们会有更清晰的认识。【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